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
思想和
个性,
家长单一、简单的沟通
方式逐渐地为
孩子所厌烦甚至反感。有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三天两头和孩子谈话,怎么孩子对自己总是敬而远之,永远像个陌生人?所以摆在家长面前的是如何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让孩子
理解你、
信任你,敬重你,至少让孩子不感到反感。
一、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心与心的沟通
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关键要优化亲子
关系。家长要主动把那种居
高临下的、专制的、紧张的亲子关系,变成平等的、 民主的、和谐的亲子关系。这种优化
过程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
1 、
转变观念。一是
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有人格的人。科学
研究证明,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有自尊心,而惟有自尊心才是孩子自我
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不要逼着孩子去考 100 分,而要让孩子有高尚的人格,度过能够充分发挥自已
潜能的幸福快乐的一生。
2 、掌握
心理学的
知识与相应
能力。善于了解和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
特点。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会出现与成人不同的看法。能做到理解孩子,就是一个能注意孩子年龄特点善于沟通的好家长。其次,还要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沟通的
方法。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更多地要带领他、教导他,而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与他商量,再大一些,家长则应该学会向孩子请教,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最后,还要理解孩子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不少家长最爱说自己小的时候如何如何……这些家长忘记了 , 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 孩子只能成长在有电视和
网络的当代 , 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家长只有认真
地理解时代,才能理解当代的孩子。
3 、建立正常的运行机制。有的家长自己高兴了,就整天和孩子泡在一地起;
工作忙了,就很长时间不理孩子,这种冷热病,最不利于和孩子建立巩固的联系。 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工作忙或闲,要安排合理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哪怕吃饭时间,在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亲情、互相交换意见。
4 、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主要是时间和空间。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安排时间和孩子沟通,时间可以少,关键是要有
质量。和孩子沟通也要讲究空间,有些交往需要全家在一起,欢快热闹;而有些谈话则需要有一个温馨的角落。一次艰苦的远足,常常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而一段在山村的度假,又往往可以相互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沟通是非常
有效的。
二、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1、 要多鼓励孩子独立发展。既然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家长就应该主动
引导孩子独立发展,多给孩子一些
表现 自己的机会。
2、 要善于倾听。平时家长要少说教,与孩子交谈时要注意
语气,少用“你应该怎样怎样”。尽可能让孩子多说,不要抑制孩子的交流欲望。家里的有些事情,也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平时不要“我讲你听”,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这样孩子往往不领情。最好是尽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孩子的愿望与需要。
3、 少批评。孩子大了,知道是与非,有时成绩下降,自己也非常生气,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责怪,往往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感。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孩子碰到
困难与
问题时,家长要少一点责怪,帮助他们
分析一下失败的
原因,看看困难该怎么解决。
三、 家长要采用立体的沟通方式
1、 多元方式。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
语言的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孩子
比较喜欢
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要循循善诱。心理学上有“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家长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作为一种符号的出现,是否有些东西是不能为孩子接受的。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
兴趣和能动性。值得家长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这样只会缩小孩子的
生活半径。这样的孩子
心理素质必然很差,承受能力被大大的弱化,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2、 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单一的环境缺少很多的
体验,造成太多的人生空白。心理学上提倡“共情”,只有处于同样的情况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很多沟通都必须有过相应的体验,才能够理解,才会有效果,只讲道理孩子是很难听进去。家长有一种
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
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
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的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
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将孩子的行动
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
成功的乐趣。
3、 要掌握沟通的
技巧。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
认识往往处于一个
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由于他们成长年代的各种
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
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
作业,别着急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的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的会感到厌烦,
结果反倒事与愿违。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
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4、 要不断更新沟通方式。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与他们家长年幼时候的接收系统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还只用嗓子单声道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
写作业,因为他自小就在一个拥有各种各样的家电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因而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
技能。这样的系统刺激远比单纯的语言符号刺激要强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长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往往都成了厌烦的符号;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深刻地
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今天的孩子还有了接受国际超前意识的能力,比如说对于性知识的认识,家长可能在
教育孩子的时候难以启齿,而孩子却实际已经懂了很多。沟通的
困境是每个家长必须正视的现实前提。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106 徐闻帝 家长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现有
教育体制下的
学生,面临着繁重的
学习压力,作为一个孩子的成长,获取知识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一个
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同样重要,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三大因素,学校、社会、家庭都十分重要,在
家庭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
面对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话题,每个家长的看法都不一样,就是同一个家长在孩子不同的成长时期,对沟通的理解和沟通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就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回到家里之后还有很多作业要完成,所以做好沟通工作在时间上是很有限的,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多抽时间陪孩子,只要儿子在家,尽量回绝所有应酬,实在推脱不掉的,父母双方会协商好,留一个人呆在家里,找机会跟儿子聊聊天,询问一下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情况,同时还会从儿子的精神状态中发现一些问题,身体是不是不舒服,作业是不是来得及做,
考试成绩如何等等。发现问题之后,可以及时调整。对于考
试成绩,作为家长,我们一直是认为应该在每次的考试中发现问题,吸取
经验教训,而不是简单的问一下分数了事,或是狠批一顿,或是
表扬一番。比如在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时,儿子考得不理想,心情很糟,为了给儿子调整心态,我们从第一次月考之后,就每天晚自修结束后接回家里,不住校。
中考之前的一模考试,儿子仍然没有考好,这时对他的自信心有些打击,认为自己怎么总是考不好。我们这里跟他分析,模拟考试暴露出问题应该是一件好事,关键是如何改正错误,今后不要再犯才是最重要的。在二模考试中,儿子成绩有些进步,这时我们又提醒到,还要看到存在哪些问题,下次还要改进。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是一门学问,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又不是那么容易。要有耐心、有决心、有信心。总之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在每个阶段给孩子制定一些目标,这些目标要有一些高度,但是又是可能实现的,当他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制定新的目标。平时要多与老师沟通,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后,再与孩子沟通会更有针对性。我想通过学校、老师的辛勤教育,家长的密切配合,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有美好的明天。
我们永远是朋友
106 沈翀史熠 家长
儿子已经上高一了,将近一米八的个子,那天,他站在我面前说:“老妈,老师让你写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这个话题的。”听了儿子的话,我才第一次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儿子都这么大了,那么多年我是怎样以一个家长的身份与他相处、伴他成长的?细细想来,觉得自己真的不像一个家长,很多时候,我是作为儿子的玩伴与他相处、相互交流的,所以,我们之间包括儿子与他父亲之间的沟通,应该说一直以来都不成问题。把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在眼前摆一摆,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促成了我们之间顺畅的沟通与交流。
一、 尽量多地与孩子在一起
小时侯,孩子对世界、对身边的人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缺乏
安全感,他也自然地要从父母那里寻找一种踏实,家长应满足孩子的这些要求,给予充分的安全感,这样,孩子心情才会愉悦,成长的环境才会宽松,身心才能健康发展。等孩子慢慢长大了,看似独立了,其实不然,每当夜晚,如果父母都不在而只留孩子一人在家吃饭做作业,孩子的情绪会受到影响,既而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虽然我儿子长得高高大大,但在他上
高中住宿以前,每天晚上,不管工作多么忙,我们总会有一个人回家来陪孩子吃饭,饭后他做作业,我们就在家里看书或做家务。事实上,孩子读
初中了,家长在学习方面已经帮不上多少忙了,但家长在不在家里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心理有了安全感、踏实感,学习才会有效率。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可以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可以有多种途径,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而不是刻意的。记得儿子刚上
小学时,他上课不好好听,还对同学说:“我不听不要紧的,我妈妈也是老师,她会教我的。”当他捧着书本问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时,我问他老师上课有没有讲过,他说讲过但没听清楚,我就认真地对他说:“妈妈在学校是老师,要教好学生,而我在家里只是妈妈,要负责你的吃穿住,学习是要靠自己的。”从此以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为了与他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尽可能多地和他在一起,我跟着他看球赛,一起讨论赛事、评论球员,还帮他买足球杂志和他一起把贝克汉姆和小小罗的图象贴在房间的墙上;儿子喜欢看娱乐频道,有自己喜欢的歌星和歌曲,我也听这些歌星的歌,了解他们的行踪和新歌
动态,我还跟着儿子学说一些时髦的
现代语言,这样,只要有空,我们就可以聊许多学习以外的轻松的话题。聊的过程中,是我掌握儿子思想、喜好等方面信息的过程,也实现了我们之间良好的沟通。
二、 尽量明白地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不少家长却有这样的想法:我对孩子的爱不能赤裸裸,爱在心底就可以,不能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被爱的需要,尤其是处于
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就性格开朗、身心健康、对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老外总是用肢体语言或文字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意,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觉得世界充满了爱,多么阳光的心态!我也尽可能地让儿子有所感觉。孩子喜欢睡懒觉,每天早上都要我叫醒才起床,很多年,每天早上,我都是以抚摩孩子的头、手、背这样特殊的方式把他从睡梦中唤醒,而不是大声命令式的叫喊,这是一个再小不过的细节,但可以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一天的开始,;在儿子初三
复习阶段,我每天晚上为他准备好宵夜,或一个面包一份牛奶,或一碗面条,都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父母对他的
重视、对他的关爱。在他感受被爱的同时,也懂得了关爱与付出,他经常会主动打电话向不在身边的爷爷奶奶问候,询问身体状况,台风来了问问风雨情况,天气转冷提醒多加衣服。上初中时,他上学路上总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儿子说他没有很多钱,但每周总会给他两次;与他一起上街,看到路边乞讨的人,他都会蹲下去把钱放在盘子里,还告诉我说:“要么你不给,要给的话就不要扔下去,这样的人也是需要尊重的。”每当看到这些,我就感到欣慰,一个人心中有爱是多么重要啊!
三、 尽量平等地与孩子相处
在我们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三个人一样大,也就是所谓的没大没小,有一段时间,儿子直呼我们的名字,我们很响亮地答应着,没什么别扭。我们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也会征求他的意见,听听他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他的
责任意识,也使他明白遇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小学高年级时,儿子对音乐和
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要学二胡吉他,我同意,他要进足球队,我也不反对,只是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成绩一旦下降,这一切都将终止。为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子学会了
合理安排时间,而且,由于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总是乐呵呵的。我们也很信任孩子,给他充分的自由度。比如说零用钱,我们每个星期都给他零用钱,告诉他该怎么花,如有剩余就是他自己的,然后就不再多管,只是默默地
观察,结果儿子没有乱花钱,而是自己存着,有100元零钱了就提出要换100元面额的,我总是爽快地答应且常常是90元就可以换100元,以示肯定和鼓励。
儿子上初二时,一度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进房间就把门关上,还不理不睬的,学习成绩下降,我觉得又是一个典型的逆反期到了(五年级时曾有过一次),我们很着急,但知道不能来硬的。我到学校与
班主任、任课老师接触,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后来终于找到了原因,但我不能马上找他谈,得等待时机。一个周末,家里就我们俩,晚饭后他做作业,我在旁边陪着,后来从一个话题入手,我从自己那个时候的一些事情聊起,婉转地告诉他这个年龄段有一些想法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把握分寸,分清主次,后来,他主动提出要一起去河边绿化带走走,我求之不得,一个多小时的散步聊天,儿子把心中所想和困扰他几个月的烦恼和盘托出,从此又恢复了往日的阳光心情。整个过程,我没有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教训和指责他,而是以一个朋友、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开导他,共同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这样,既达到了我预想的
目的,还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
与孩子相处,实在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彼此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这是我长期以来一直信奉的,也是我一直努力和追求的,无论是为人师还是为人母。虽然我不是很像一个家长,但我更愿意我们永远是朋友!
面对现实,互相鼓励,共同
提高 107 徐文馨 家长
对大多数家长而言,自己的孩子在没有和父母产生沟通不畅,思想隔膜,对立情绪;或者孩子没有偏离正行的言行,思维之前,很多家长都以为看着自己孩子长大的,天天相处,了解自己的孩子,如同自己的手心,手背一样。其实未必。
许多人到了中年后才认识幼时对父母的敬仰,少年对父母怀疑是一个过程,到了中年才算对生活较为深刻的认识,因为社会大
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发生着变化,从以前四世同堂,三代居一室,到当今的三口之家,单亲、隔代相居。而作为个体、尤其是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接受更快,思想的变化更有隐蔽性。我们大多数家长,不可能对孩子进行
文化课程上的教育、辅导,即便有,也是很完整、完善。因此,家长要求和孩子沟通、产生“共鸣,如果能从孩子喜闻乐见的事物,着手就会有共同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就容易沟通,。例如,把孩子的课本拿来看看,不懂向孩子请教;和孩子谈谈动漫,好男儿、超女;孩子比较感兴趣领域的知识;和孩子讲讲自己工作上的事,也向孩子了解校园里的事情。所有这些都有益的,思想不相通,认同感对不上号,那就象堆积在沙中的泥沙杂草,堵塞了交流的通道,真正的沟通也无法达到了,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和孩子讲道理、谈观点,了解情况,当然就会碰鼻子或争执。有了疙瘩不用急,不妨暂时放一放,冷静思考一下,调节一下心情,
选择适当的时候再交流,不然“欲速期不达”。其实与孩子是这样,与同事、邻居、朋友、老板也是如此。家长与孩子拥有亲密和谐的关系也好,沟通中产生了问题也罢,看起来好象表现在某一个点,一个时间段上,但很大程度上是长期
积累的结果。所以和孩子打一片,以朋友的
心境,
参与孩子的活动,收获会不错,这一点上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家庭
教师,上校的身上我们会有所启迪。
我每个家庭的成员在表面形式及深层次上的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反映的焦点也不一样,采取
问题方法也有区别,不能一概而论。我个人认为家长做到,做好以下几点是很有必要的。
一、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平等,是在扮演好自己真正的角色,各尽其责职前提下的平等。不是绝对平等。更
故事等同。
虽然“君为臣钢,父为子纲”的封建思想早已被否决,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仍抱有“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现在仍在吃我的,用我的……“等不积极的,不符合时代意识的
思维方式。这样的思想意识在孩子小时候是能够接受的,但孩子长大后就产生了郁闷,令人担忧的思想情绪。在与孩子了解情况、交流感情,明辩是非诸多方面,做家长不妨的多种身份进入角色:朋友、同学、邻居乃至老板,也可
转换角色,真真切切地给孩子以呵护、保护,平等、关爱、尊重。
同时也应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曲折性,不可预知性。对孩子放任自流,过分包揽、溺爱,任何极左、极右的思想方式都是不可取。我个人对女儿帮助是“自然生长,适时扶正。”
二、与孩子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
那天,女儿在给我“家长通知论坛”的通知时,随便说了一句“看你的喽”本来不以为然的我顿时感到有点压力。回过头来想:如果在考试之前,大人的有些话不同样也影响孩子的情绪、心情吗?
“理解万岁”提倡了许多年,但实际生活中较难进行,或者水份较多,究其原因是自我,
自主意识太强了。
每个人均
幼儿、少年、中年再步入老年。家没有理由自己年少时疏于学习,至今仍不学习且要求孩子学习拨尖;自己缺乏责任,随波逐流而要求孩子面面俱到;自己不敬理老人而要求孩子自己言听计从;自己寸土必争却要求孩子与同学搞好关系。相互和谐,
融入集体。事业成功的家长不应把自己的光环套在孩子头上,正在辛勤努力,为生活而奔波的家长。在孩子处于终事,但认识问题不很深刻的时期,家长也应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
观念方法。只有把自己已有的经历、经验、失败、社会客观
存在的问题讲给他们听,做到适当的引导,主要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归纳、整理、吸收、摒弃。
“理解”二字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必须是双方多方面的,父母和孩子都应认识到各自的
职责、任务。父母要体谅孩子学习的辛苦,压力,青春期本身带来的困惑;孩子也要认识到大人为生活而付出的艰辛心血。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
素质,完善自我人格,为孩子做个榜样。
无节制地喝酒、懒散过高的期望,是我在一个时期内很大的人格缺陷,生活缺点,亲朋好友对我的劝告,尤其是女儿对我的提醒,监督使我正在远离它们,女儿希望我是一个文明,和蔼、大度、亲切的老爸出现在人们面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我们大人在比较孩子的时候,殊不知孩子也在比较家长,给家长是否合格打分。
很难想象家长沉湎于
上网,喝酒、麻将、舞厅会给孩子带来好多影响。在众多广告中,那则母亲为婆婆洗脚,受感染的儿子端来一盆清水为母亲洗脚的广告深入人心,感人至深。其实一个人的品格是不以
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年龄大小衡量的。《师说》从
理论上阐述了学习的
重要性,指出上至“圣人”下至“巫医乐师上百之人”“不耻相师”“犹且从师而问”的良好风尚。认真地采纳儿女的方法,接受儿女们的道理,这既能提高、完善自己、更能鼓励他们,理顺二代的思维,调节二代人的关系,很多人看过《成长的烦恼》,剧中汉逊、迈克、波思等鲜活的形象让人至今难的忘怀。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不断地在矛盾中寻求和谐;犯错后认真改过;争论后达到统一,从而营造出温馨的
氛围,并在烦恼与快乐中成长。
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即使象濮存昕这样一表人材,温文尔雅,又有文化修养,又有财力,同时还富有
爱心的人,说他十全十美似乎也不恰当。在许多方面,我们大人必须与孩子共勉,共勉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平台来互相沟通,鼓励、监督、提高。家长应直面人生,解剖自己,其实勇敢地承认自己的缺点、无知,在思维导向,思维方式上不断地修改,完善自己。
第七届家长论坛通知中第一段文字即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即是老师就应以社会为大背景,结合家长、孩子、家庭现代文化意识,思想的不同观,既有普遍性,又有
特殊性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温州家教网:新世纪家长与孩子沟通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